宁夏16个部门联合出台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宁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2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区生态环境、发改、科技、财政等16个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适应能力提升等11项行动,增强宁夏适应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能力,防范和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按照目标,到2030年,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自治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风险,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防范气候变化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对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损失和损害,实现气候适应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通过统一布局,统筹建设宁夏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气象辐射观测系统等,进一步健全宁夏精密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我区将以黄河干流和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贺兰山东麓蓄洪拦洪滞洪能力;加强防洪安全风险防控,切实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改造提升城市蓄滞洪空间、排水管网等排水排涝设施,加快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推动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区段。
方案提出,围绕提升健康与公共卫生适应能力,建设低温寒潮、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监测应急响应平台,针对不同人群阈值发布预警信息,提升重点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中,充分考虑气候敏感疾病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健康风险。建立针对气候敏感疾病的分级分层急救、治疗、护理与康复网络。
据了解,我区将强化与黄河流域上下游省区的合作,深化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与技术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西北区域流域气象服务联合体,加强气候风险和自然灾害联防联控。深化黄河流域经济圈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适应协同等领域合作,推动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变化标准互认。
相关新闻
-
海报 | 17年了!这些防灾减灾知识始终要牢记!
[2025-05-12] -
我市将推出“五堂精品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5-10] -
多部门联动开展地震及次生灾害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2025-05-10] -
我市家政服务业年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2025-05-10] -
我市着力打造全国马铃薯“三大基地”
[2025-05-07] -
从产地到餐桌
[2025-05-07] -
“五一”假期我市开展多类促销活动30余场点燃消费热潮
[2025-05-07] -
市市场监管局原州区分局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
[2025-05-06] -
这山这水这青春——宁夏青年追梦者群像
[2025-05-04]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深根厚土,拔节抽穗桑梓地——西海固乡村振兴路径调查之四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