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
1月11日,记者走进西吉县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眼前五彩丝线上下灵动翻转,绣娘指尖轻盈飞舞,栩栩如生的鸟兽虫鱼跃然布上。
公司的创立者施满义从小跟着太奶奶生活,对刺绣这门手艺充满好奇,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她便开始跟着太奶奶学习穿针捻线。
2015年初,施满义看到村里的妇女每日疲于田间地头,却鲜有收入来源,她心里埋下了一颗通过刺绣致富的种子。大多数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但胜在心灵手巧,如果能将自己熟稔的刺绣手艺教给她们,在家门口赚钱不是难事。于是,她经过多方打听,不懈努力,2015年9月成立了西吉县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通过“企业+车间+脱贫户”的扶贫模式发展刺绣产业。目前,公司吸纳的86名乡村妇女成为刺绣技艺的学习者、传播者,带动当地300多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2019年,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将施满义所传授的刺绣手艺认证为宁夏刺绣。
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推广宁夏刺绣?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改良创新?如何多形式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反复研究,施满义运用“双面绣”的技巧,给作品注入新鲜血液。“这是我用双面绣的手法绣出来的,两面都绣着C919大飞机。”此外,她还通过网络直播日常刺绣工作,给宁夏刺绣装上了新媒体传播的翅膀。
好事接连而来,有了政策的帮扶,这群手艺精湛的“指尖芭蕾舞者”绣出来的作品有了更宽广的销路。2019年7月,西吉县乡土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截至2022年9月已对接23次订单。同年,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仅2022年就完成4800多个订单,交易额80多万元。临近春节,公司对接新年元素手工艺品订单600多单,一个个绣着“玉兔送福”的抱枕诞生在绣娘的手里,将美好的新春寄语传递出去。
“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发展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进一步传承技艺,在传承中寻求创新,让宁夏刺绣走出宁夏,走向全国。”施满义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杨吉儿 李 婧)
相关新闻
-
争取科技人才项目26个 隆德县点燃乡村“人才引擎”
[2025-05-03] -
新开通2条延伸3条,泾源县公交旅游专线开通!快来玩吧!
[2025-05-03] -
村部响起朗朗快板声
[2025-05-03] -
泾源县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2025-05-02] -
“五一”游隆德:醉美六盘,暖锅飘香等你来
[2025-05-02] -
原州区五一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启幕
[2025-05-02] -
泾源春日文旅盛宴:山水有景 舌尖有味
[2025-05-01] -
红色热土续写军民鱼水情
——西吉县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2025-05-01] -
隆德县山花艺术节启动
[2025-04-30] -
宁夏隆德:重大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