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鹏:严守国门的“攀登者”
“一、二、三……”每当看到马元鹏收拾行李,儿子明明就会站在挂历前,认真地指着日期数出二十几天,这段时间他又要见不到爸爸了。
“爸爸要去海上捉一只叫‘奥密克戎’的怪兽,你乖乖在家等爸爸回来,好吗?”面对儿子的不舍,身为大连港湾海关检疫监管科科长的马元鹏,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瓜,一边这样跟他解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当时马元鹏正在河南老家过年。得到单位疫情通报后,他主动提出返回工作岗位,加入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我是预防医学和流行病专业研究生毕业,守住国门,外防输入,我义不容辞。”马元鹏说。
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马元鹏坚守在国门一线,其中经历了9个轮次累计230余天的封闭工作。
大连港湾海关辖区因出入境船舶数量众多,疫情经水路口岸输入风险居高不下。执行任务时,马元鹏和同事身着防护服、手提核酸采样箱在岸边或海上对进出境船舶进行登临检疫,对船舶环境卫生及船上食品、饮水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每名船上人员进行测温、流调,采集鼻拭子、咽拭子。下船后,还要第一时间将样本送回实验室检测,并及时向船舶反馈检测结果。
“登临检疫既要提高核酸采样精准度,又要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我通过查阅视频、收集资料,并对着镜子拿自己做实验,摸索着总结出了‘采样诀窍’。现在,这一采样方法已经成为我们单位检疫人员的必修课。”
今年7月以来,大连持续高温,入境船舶检疫工作量也达到了峰值。马元鹏带领同事们不畏酷暑,每天平均登临检疫4~6艘入境船舶,工作时间累计在6小时以上。每次登临检疫,手都会被汗水浸得发白褶皱,浑身被汗水湿透还冒着热气。
需要战胜的不仅仅是酷暑。登临检疫经常要乘小船前往锚地,身着防护服攀爬二十余米的软梯登上几十万吨级的油轮。在下船时,一旦海上起了风浪,拉开了小船与大船的距离,只能紧紧抓住软梯,等待风浪稍平,确保小船靠近大船在安全范围内,才能继续往下爬,稍有不慎,就会被两船夹伤或坠入海中。
自疫情暴发以来,大连港湾海关累计完成了对3700余艘次出入境船舶的登临检疫。马元鹏也被评为全国海关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大连海关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获得嘉奖和通报表扬。
时至今日,马元鹏依然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他说,这轮封闭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是陪儿子爬大连最高的大黑山,远眺他工作的港口码头,教儿子背诵《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分享他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感悟。
(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王辉)
相关新闻
-
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开到15个省市
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2025-07-03] -
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来了!固原避暑路线在列→
[2025-06-30] -
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
[2025-06-30] -
“8+8+N”机制跑出矛盾调解“加速度”
[2025-06-28] -
我市自主选育抗旱抗条锈丰产冬小麦品种通过审定 实现育种工作重大突破
[2025-06-24] -
市老年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2025-06-21] -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480名隆德学子筑“梦巢”
[2025-06-21] -
首次记录 宁夏中部发现蜥脚类恐龙大面积足迹群
[2025-06-20] -
为咱老百姓点个赞丨绿茵场上的追风少年
[2025-06-20] -
别样的人生丨王海娟的破茧人生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