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海固圆梦小康丨冯庄:从“空壳村”到“产业村”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发展受限是原州区开城镇冯庄村村支书梁学文的心病。随着乡村振兴浪潮的到来,冯庄村逐渐摸索出路,尝试产业转型,让昔日的“空壳村”蜕变为如今的“产业村”。
扶贫车间 翻开妇女生活新篇章
走进冯庄村的扶贫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摆放着50多台缝纫机,机器旁堆满了还未加工完成的校服布料,10多名妇女正赶制着手中的活计,车间里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2019年,冯庄村为固原市贤明服装有限公司提供场地,建起扶贫车间。50岁的村民韩秀琴,是车间里年龄最大的。她一边手指灵活地缝着裤脚一边笑着说:“现在自己挣钱了,孙子想要啥就给买啥,还能给自己买点东西。”韩秀琴的儿子和儿媳妇外出务工,她在家照顾孙子的同时,在扶贫车间上班,不仅离家近,时间还自由,接送孙子方便,工资按计件结算,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
据梁学文介绍,车间订单多的时候,有30多名妇女同时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销往国外。村里面的妇女利用闲余时间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能赚到工资,这对她们来说是一笔可观收入。2020年,扶贫车间收益50万元。
吴应聪是冯庄村建档立卡户,家里有3个孩子上学。扶贫车间建成后,她在车间工作,一年能挣2万多元。“现在家里情况好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吴应聪说。
种植产业园 打开产业转型新思路
传统种植玉米、马铃薯的一垄垄田埂,如今已被一栋栋现代化日光温棚取代,温棚内种植了村民们之前没想过的草莓和香菇。
2019年,冯庄村建设了10座现代化日光温棚。为提高草莓产量,村“两委”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接,在专家教授的技术支持下,进行土壤改良、水处理,采用了水肥一体自动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培育出了适宜固原地区的高品质草莓品种。村民李彩红在大棚里打工已有1年多,负责为草莓打草、掐茎、施肥,“草莓被种植在高架上,干活的时候不用弯腰,一点都不费体力。”李彩红说,“每到草莓成熟时,从大棚外经过就能闻见甜味,走进棚里草莓的香甜味就更浓了。”
据了解,高架种植草莓亩产量可达到6000斤,比传统草莓种植产量高出3倍。村里计划来年再建一批日光温室,扩大高架草莓种植规模。
与草莓大棚一路之隔的,是5栋香菇大棚。大棚上用厚厚的棉被遮去了三分之二的阳光,香菇喜阴,在栽培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温度。为此,村上专门请来西北农林大学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现在棚内温度、湿度调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香菇成活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产量也大大增加,村上还将生产出来的香菇加工成干香菇,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目前,香菇销售额40多万元。
幸福生活 美美满满奔小康
“去年我们给村民分红,每户拿到了50元。”梁学文说。冯庄村以前是贫困村,也是“空壳村”,别说给村民分红,整个村子发展也是捉襟见肘。近年来,村集体经济被盘活,回乡发展的村民和大学生越来越多,2020年冯庄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30万元。
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薄家底厚起来。冯庄村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带动村民致富,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万元,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谈及对冯庄村未来的发展规划时,梁学文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要把土地都利用起来,扩建现代化日光温棚,推广新技术,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村民享受更多的红利。”
作 者:马 雯 海小琴
指导老师:季 涓 艾福梅
指导记者:胡 欣
相关新闻
-
宁夏将扩容普高“学位”
2030年升入普高学生比例达85%以上[2025-04-30] -
祝贺!宁夏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
[2025-04-29] -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市医疗保障工作
[2025-04-28] -
鱼水情深铸丰碑 双拥共建谱新篇 ——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5-04-26] -
我市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2025-04-25] -
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固原赛点开赛
[2025-04-25] -
走出抑郁的“国学配方”——探寻“寻找安详小课堂”的时代价值系列报道之一
[2025-04-25] -
文明沁人心 合力绘新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为“两个市”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2025-04-25] -
从一株苗到45亿元产业链 ——科技育苗激活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24] -
原州区构建三级劳务平台打造特色品牌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