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是家门口就业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沉睡的大地被春风唤醒,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也开始早早忙碌。
3月18日,西吉县工业园区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在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多台机器一字排开,地膜吹塑设备快速运转,薄膜从吹膜口喷涌而出,自上而下缠绕在卷筒上。卷轴机连续运作,一卷卷地膜快速成型,工人马登山熟练地将成型后的地膜包装起来。
“虽然现在是全自动化生产,但我们每天都要守在机器前,在操作柜上调试好机器运转的速度,设置好薄膜的宽度和厚度,一点也不敢大意。”谈起工作的细节,不善言辞的马登山打开了话匣子。
马登山进公司前在外面打工8年。2020年年底,受新冠疫情影响,马登山滞留在家无法外出务工,闲暇时恰巧看到公司的招聘信息,便应聘到厂里干活,现在已经干了3年多时间。“刚开始我还不熟悉设备,只好从看机器开始干起。车间有师傅专门教我们,慢慢地越干越上手。”马登山腼腆地笑了笑,“现在我每天能包装240多卷地膜,月收入6000元至1.2万元,收入稳定,最重要的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不用外出奔波。”车间工作很辛苦,但对马登山而言,这样的日子却很充实。和马登山一样,车间还有很多工人都是在家门口务工。“公司为14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发放工资930万元。”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说。
在西吉县工业园区的天之涯服饰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热火朝天赶制一批八角包的订单。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是2月27日复产以来车间接到的第一批订单,足以生产3个月时间。员工马燕燕手法娴熟,干起活来迅速干练,她在这里已经干了4年。“我家就在厂区附近的小区,在这里上班接送孩子很方便,又可以照顾家人,每年还能挣两万多元贴补家用。”马燕燕说。之前打工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对她来说并不容易。车间的工作相对轻松自由,来回干活也更加方便,这让她尝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甜头”。
西吉县工业园区有35家企业,在不同企业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当地群众务工的身影,900余名群众在这里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并通过学习提升技能。近年来,西吉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依托闽宁协作引进多家企业,打造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西吉县劳务创收25.5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86%,通过稳岗就业稳民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见习记者:任悦儿 记者:王旭东)
相关新闻
-
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来了!固原避暑路线在列→
[2025-06-30] -
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
[2025-06-30] -
“8+8+N”机制跑出矛盾调解“加速度”
[2025-06-28] -
我市自主选育抗旱抗条锈丰产冬小麦品种通过审定 实现育种工作重大突破
[2025-06-24] -
市老年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2025-06-21] -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480名隆德学子筑“梦巢”
[2025-06-21] -
首次记录 宁夏中部发现蜥脚类恐龙大面积足迹群
[2025-06-20] -
为咱老百姓点个赞丨绿茵场上的追风少年
[2025-06-20] -
别样的人生丨王海娟的破茧人生
[2025-06-20] -
六盘山扩建电厂至六盘山750千伏线路工程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