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手艺丨杨氏泥塑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佳年
一块寻常泥巴,经酿泥、塑形、彩画、开描等十几道工序,化身威武雄健的武士、体态婀娜的舞者、端庄清俊的书生……
在宁夏六盘山区的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一百多年前,“家家会泥塑,户户有丹青”,男人捏塑、女人上彩,以此为生者百余人。传承下来的杨氏家族泥彩塑,如今已到第七代了。
传统泥彩塑,三分塑、七分彩,讲究形神兼备。酿泥是塑形的基础,选取当地黏性强的红胶土,碾碎后除掉杂物,加水搅拌成泥浆,沉淀24小时,添加棉花和纸浆,再用木榔头反复砸泥,泥材料才算定下来。接着,根据人体结构比例和塑形姿态立骨架,绑草,上粗泥、再上细泥,一遍遍抹,塑坯渐成。
塑形、彩画,最考验手艺。特别是人物面部刻画,轮廓、眼睛、眉毛、口红,都见功夫。点睛之处一笔成型,泥土就有了灵魂,才有文像的端庄清俊、佛像的祥和慈悲,老像的饱经沧桑、少像的憨厚可爱。
塑形绘意40多年,我研究整理了家藏彩塑造像修复技艺,带领团队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先后修复彩塑和陶质文物400多件,还用3年完成了崆峒山混元阁600余尊历史文化雕塑和彩画工程。
在我手里,杨氏泥塑手艺走进校园、研学基地,由传家变成传世。我还注册公司,把杨氏泥塑工艺品推向市场,每年创收上百万元,让乡亲们既传承手艺又有收入。(光明日报记者:张文攀 采访整理)
相关新闻
-
西海固文学女军:黄土地上的文学之花与时代回响
[2025-03-15] -
西海固文学女军:黄土地上的文学之花与时代回响
[2025-03-14] -
刺绣手艺成就致富梦想
[2025-03-11] -
固原作家赵炳庭三度斩获“中国散文年会”奖项
[2025-03-10] -
梁峁里萌发出的青春与梦想——新时代,西海固的现代化
[2025-03-09] -
“花开高原•西海固农民作家群与新乡土文学”座谈会举行
[2025-03-08] -
读《月亮山下》有感
[2025-03-04] -
“家族春晚”传承好家风
[2025-02-27] -
五千件农耕老物“开口”讲述西吉故事 ——新闻宣传干事戴辉曙以匠心点亮文化灯塔
[2025-02-27] -
书香为伴丨《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