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西海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卓越新闻人才班采访实训|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铸魂”
漫步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看不到杂物堆放、垃圾积存,青砖白瓦、袅袅炊烟,一幅美丽的田园画面映入眼帘。近年来,甘井村通过严格落实“1133”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运用清单制、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以前家门口、路上堆着杂物,环境卫生差。”甘井村“最美庭院”获得者李玉山说,“现在家里干净了,道路整洁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都改善了。”今年,甘井村以日打扫、周检查、月评比、季汇总、年表彰的模式,评选出“最美庭院”,通过示范带动,村民们积极投入到乡村环境治理中,共同建设美丽家乡。截至目前,甘井村“最美庭院”覆盖率已达80%以上。
同时,为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家风,甘井村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好婆婆”胡四巧儿孙满堂、家庭幸福,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孩子们在外打工,日子过得不容易。作为父母,我为他们减轻负担、照顾孙子也挺开心的。”胡四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帮助村民化解家庭邻里纠纷,是村民心中的“知心人”。“好媳妇”何小娟不仅要忙工作、照顾家庭,还抽时间给爷爷、奶奶做饭。谈及孙媳时,何小娟的爷爷说:“四代人住在一起,里里外外都需要孙媳来打理,她做事细心周到,这样的好孙媳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现在,依靠发展产业,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有些村民最近却有了烦心事。
“我常年在外打工,因为不识字处处吃亏,有时生活很吃力。”村民王发子说。了解这一情况后,村干部通过走访排查出15名与王发子一样不识字的村民。“为解决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等问题,村里开设了扫盲班、刺绣班,提升农村妇女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甘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牛耕苑说。自从参加了扫盲班,王发子认识了很多字,为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
如今的甘井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卓越人才项目主任:谢明辉 张巨红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带队老师:于 璇
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指导老师:芦淑颖
作者:王柏儒 孔令辉 孙 悦
相关新闻
-
原州区文旅“创意+”深度赋能 旅游经营性收入达6280万元
[2025-05-10] -
原州区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
[2025-05-09] -
隆德县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落地 助力中药材种植户转型升级
[2025-05-08] -
彭阳县红河镇宽坪村千亩头茬菜心采收
[2025-05-08] -
西吉县“红绿融合”激活旅游新动能
[2025-05-08] -
原州区16万亩马铃薯开始全面种植
[2025-05-08] -
西吉76家就业帮扶车间点亮乡村振兴“就业灯塔”
[2025-05-08] -
泾源法院出台16条实施意见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2025-05-07] -
争取科技人才项目26个 隆德县点燃乡村“人才引擎”
[2025-05-03] -
新开通2条延伸3条,泾源县公交旅游专线开通!快来玩吧!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