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家村之约:年年夏日燕归来
“过完年我们还要再来,就像燕子垒窝一样,年年都要来!”
今年是孙毓光一家和朋友来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避暑的第3年。和冶家村结缘,是因为自己的徒弟冶得红。
20年前,冶家村小伙冶得红离乡去西安打工,在孙毓光经营的一家老字号腊牛羊肉店里拜师学艺。如今,他不仅在冶家村经营一家“好再来”农家乐,还在西安开了一家餐饮店,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脱贫光荣户。“每年夏季20间客房基本爆满,去年收入近10万元。”冶得红说,孙毓光忙活了大半辈子,现在年龄大了,想好好放松休息,加之西安天气太热,一直想找个凉快的地方避暑,在他的推荐下来到了冶家村,住进自家院落。院子开门见山,推窗见绿,视野开阔。临近饭点,冶得红一家人忙着洗菜做饭。“菜是在院子里现摘的,新鲜又干净,尤其是气候凉爽,我们都不想走。”孙毓光说。

冶家村坐落在六盘山下、泾河源头,距离泾源县城17公里,居住着288户常住居民,其中有近一半的村民和冶得红一样,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并干起了“新农活”。近年来,冶家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金字招牌”的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致富路,从2014年至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00元增长至2.4万元。



来到这里是偶然,爱上这里却成了必然。接下来的两年夏季,来冶家村避暑成为姐妹俩暑期的固定行程。“前段时间人太多了,房子预订不上,8月初预订后我们就赶过来了,今年在这里住了一周。”邢丽红说,“我们想吃什么,老板娘就做什么,大家相处起来就像一家人。”周全的照顾让邢丽红和表姐倍感温暖,有时老板有事不在,姐妹俩还会客串房东角色,帮忙招待其他游客。

在冶家村,不只有本地人经营民宿,外地游客也加入其中。
来自银川的董红娟经营的田园农家乐,是村里唯一一家由外地人开的民宿。今年夏天,11间客房陆续爆满,从6月底营业至8月10日,收入近7万元。“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紧,想换一个轻松的环境,让生活多一些松弛感。”董红娟说,自己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

2020年,董红娟在送女儿去西安上大学的途中经过冶家村,当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村落带着一份凉爽和新的发展机遇“闯”进她的视线时,董红娟心动了。“就是这里了。”2021年3月,董红娟租用农家小院,投资45万元改造民宿,每年6月中旬至10月从银川赶来忙活。不擅长做面点,董红娟就跟着村民一起学习;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她也会和村民分享交流;她有需要的地方,邻里乡亲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出力,大家互相照顾,感情日益深厚。避了暑,赚了钱,交到了朋友,还寻得了一处真正松弛的天地,董红娟越来越喜欢在冶家村生活。

远道而来的“燕子”衔枝筑巢,看准的不只是冶家村的气候和风景,还有淳朴的民风和包容的胸怀。如今的冶家村,民宿产业渐成规模,游客纷至沓来,每一处院落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见证着不同的发展。
冶家村是泾源县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的生动缩影。截至8月底,泾源县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157.82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实现旅游总花费8.89亿元,同比增长31.7%。从“途经地”变为“目的地”,从“过路游”变成“深度留”,冶家村的蜕变为乡村振兴写下了最鲜活的注脚。没来很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已经成为游客共同的心声。秋意渐浓时,这些“燕子”也将离开,待到明年盛夏,冶家村又会迎来一群“归燕”,在青山绿水间续写新的故事。(记者:任悦儿 )
相关新闻
-
宁夏舞蹈破冰之作!《黄河北流》首登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展演
[2025-10-26] -
江南印记 六盘回响 ——一场跨越千里的温暖对话
[2025-10-21] -
“四色”固原亮相苏州
[2025-10-18] -
层林尽染六盘山,这抹秋日限定浪漫等你赴约!
[2025-10-15] -
2025宁夏彭阳半程马拉松赛激情开跑
[2025-10-02] -
原州区500余名学生开展徒步莲花沟实践活动
[2025-10-01] -
宁夏推出3条金秋康养线路,邀你沉浸式体验乡村慢生活
[2025-09-30] -
红色固原 邀您相约丨我市2025年丰收大集促消费活动成果丰硕
[2025-09-28] -
“村BA” 不止是一场比赛
[2025-09-25] -
六盘山牛肉日销超1500斤成“村BA”明星产品
[2025-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