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香蕴希望 产业旺乡村
8月3日,走进泾源县黄花乡胜利村的菌菇基地,一股沁人心脾的灵芝清香扑面而来。培植室里,一朵朵金灿灿的灵芝像一把把精巧的“小伞”,在湿润的空气里透着勃勃生机。灵芝、猴头菇等菌菇在这里扎了根,菌包车间、培养室也相继建成。
灵芝、猴头菇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菌菇品类,在固原种植的并不多,但经过工人对大棚的温度、光线精准调节,种出来的灵芝不光长得好,更像艺术品。一件件灵芝盆景造型独特又好看,成了消费者走亲访友的时尚礼品。不仅如此,基地种植的猴头菇味道鲜香,肉质肥厚,营养和药用价值高,在市场上很抢手。
在基地的另一栋大棚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麻利地分拣刚采摘的香菇。分好的香菇个个饱满,装箱后准备运到区内外的市场。
菌菇基地发展的红红火火,源于黄花乡构建的特色产业体系。近年来,黄花乡依托丰厚的林地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起农民腰包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村集体入股,多方合力联农带农,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加速驯化六盘山的珍稀菌菇,大力推广标准化食用菌种植。
2023年,胜利村利用20万元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建起了特色林下菌菇示范基地,试种香菇成功。去年,胜利村又新建了一座可储存20吨菌菇的冷库。现在,一条集种菇、收菇、运菇、存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菌菇产业链在胜利村形成。废弃的牛棚、闲置的庭院、退耕的林地,都变成了菌菇的“家”,村里利用闲置区域建起了30栋大棚。此外,胜利村还开办了“田间学校”,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村民种菇,当场解决种植难题。
“我以前养过牛,现在在基地摘香菇。既能照顾家里,工资还不少,一年能挣两三万元。”村民姬宁霞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基地负责人邓锋说:“基地托管了5栋村集体大棚,年底进行分红。从5月底到10月中旬,采菇、分选都需要工人,来这里干活的本村人,每人月工资3000元。”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稳定收入,让村民心里格外踏实。
说起邓锋与胜利村的缘分,源于一次“意外”。2021年,邓锋随朋友来胜利村办事,学过食用菌专业的他,发现这里的夏天特别适合种菇,昼夜温差大,湿度也正好,适合种植反季节香菇。于是,当年他就在沙塘林场试种香菇,效果不错。
后来,随着邓锋成立了宁夏博盛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菌菇基地开始制作菌袋,优先卖给村民,且菌棒价格比市场价更低。公司全程给予技术指导,保证回收菌菇,一对一帮扶村民。在邓锋的带动下,今年胜利村有49户农户开始种植菌菇,大家积极学习技术,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村民已经尝到了甜头,开始盘算着明年继续扩大规模。大家心里都有一笔账:菌棒成本4.2元,一袋能产0.8公斤至0.9公斤香菇,香菇每公斤9元,管理得好的话,能赚不少,因此,大家干劲十足。
今年,公司逐步扩大规模,生产菌袋150万袋,总产值估计能超1000万元。目前,已销售香菇100吨至120吨,收益可观。而公司旗下的基地经过两年的运营,也赢得了黄花乡种植户的认可。此外,菌菇基地还自有烘干设备,为菌菇产品增值提供了保障。如今,胜利村的菌菇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销往银川、兰州、平凉、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南宁等地的市场。从“靠山吃山”到“点木成金”,胜利村的菌菇产业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答卷。(记者:梁 园)
相关新闻
-
菌香蕴希望 产业旺乡村
[2025-08-06] -
隆德县奠安司法所“沉浸式”普法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
[2025-08-06] -
彭阳县司法局举办主题普法活动
[2025-08-06] -
图说新闻 | 原州区头营镇网纹瓜种植基地
[2025-08-06] -
泾源县2025年暑期公益培训班收官
[2025-08-06] -
从2万亩到5.8万亩的跨越——“整园授信”激活彭堡镇冷凉蔬菜产业链
[2025-08-06] -
“两项补贴”里的幸福晚年
[2025-08-05] -
蒲公英里的致富秘籍
[2025-08-05] -
西吉县开展“工会送清凉 防暑保安康”慰问活动
[2025-08-05] -
原州区妇联巾帼志愿服务暖民心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