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泾源县产业带动就业致富路 上半年劳动力转移就业29158人实现工资收入5.6亿元
7月28日,记者从泾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截至目前,泾源县今年通过“点对点”集中输送、劳务经纪人带动、特色产业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29158人,实现工资收入5.6亿元,其中组织化输出17926人,劳务经济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栋栋菌菇大棚搭起“致富路”。
在泾河源镇冶家村,村民兰海莲为菌菇棒注水。“采完菇注水,一周后又能长新菇。”自今年2月村里扩大菌菇种植规模以来,她每月能稳定收入3500元左右。技术员马海军介绍,今年冶家村新建60座现代化大棚,种植香菇、竹笋等10个品种,配套建设了标准化冷库和分拣车间,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更让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10万元到73万元的增长。
村民正在大棚中劳作。
“产业兴旺了,村民的腰包就鼓起来了。”泾河源镇副镇长马力表示,依托菌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该镇上半年解决了760人就近就业问题。这种“造血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田间地头的劳作者。
勤劳致富。
在泾源县冷凉蔬菜主产区兴盛乡,连片的蔬菜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该乡蔬菜种植面积达3300亩,累计带动600余名群众实现务工增收。在基地除草的兴盛村村民马秀香说:“这活从4月干到11月,一天能赚110元,还能兼顾家里养的20头牛。”王成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种植的500亩冷凉蔬菜主要销往兰州、陕西等地,旺季时可吸纳30多人就业。据了解,兴盛乡今年劳务输出总人数2622人,其中县内就业占比53.5%。
村民在清理杂草。
泾源县正多措并举推进劳务产业发展。一方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成立劳务管理服务中心和零工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723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116人次,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村民正在清理杂草。
今年以来,泾源县依托闽宁协作和央企帮扶平台,通过“访企拓岗”等活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帮扶政策,同时培育园林绿化、泾源小吃等特色劳务品牌,全年计划开展技能培训1487人。“今年全县劳务收入预计突破7.2亿元,我们将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让更多群众通过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泾源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
旱地梯田里的产业新图景
[2025-11-05] -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2025-11-05] -
从“夯基兴业”到“跨越升级” 彭阳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发展绿动能
[2025-11-05] -
政策宣传“活”起来 社区服务“暖”起来
[2025-11-05] -
从“提心吊胆”到“住得舒坦”!彭阳避险搬迁让千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2025-11-05] -
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 设施农业与供港基地齐头并进
[2025-11-04] -
原州区危房改造逐户会诊保障群众安居
[2025-11-04] -
寨科乡多措施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泾源县签约2亿元冷水鱼生态文旅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隆德10万亩青贮玉米抢收归仓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