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在新和
寻一方清凉,建一处院落,在绿水青山间安放都市人的诗意栖居——这是现代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在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这样的向往正通过房车营地与乡村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现实。
清新亮丽的蓝瓦白墙,彰显大气与端庄;柔和质朴的木质小屋,散发宁静与祥和……5月12日,记者走进新和村房车人的农家小院,每个小院都别具一格,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走进西安房车游客王文杰的小院时,他正忙着组装新买的木桌。“为了让家人夏天过来避暑,我提前一个月就过来打理了。”王文杰指着远处的山兴奋地说,“当初选这个位置盖屋子就是因为视野开阔,夏天这一整片都绿起来的时候,真的太美了。”
“以前是匆匆过客,现在这里成了我们的‘第二家园’。”2020年起,每年夏天王文杰一家都租住村内的小木屋,种菜养花,过起半隐居生活。
这种“长期旅居”模式,正是新和村探索的“营地+”新业态——以低价租赁吸引游客扎根,再通过其社交圈形成裂变式传播。
王文杰是新和村的第一批房车游客。2019年,他和车友们驾车驶入新和村时,这里还只是六盘山脚下一处寂寂无名的小村庄。王文杰回忆道:“当时就被这里的凉爽气候和淳朴民风吸引,夏季平均气温仅22℃,湿度适宜,简直是天然的‘空调房’。”
随着游客口口相传,新和村逐渐成为全国房车圈的“网红打卡地”。
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见证了这段转型历程:“2019年,我们试探性地在景区门口搭建小型营地,没想到当年就吸引了不少房车游客。2020年7月举办的一场‘房车长桌宴’,更以5000多人的规模轰动一时,成为村庄文旅发展的里程碑。”此后,村庄陆续整合衔接资金,完善水电桩、公共淋浴间、卫生厕所等设施,并不断拓宽营地面积,可同时容纳300余辆房车入驻。
“这几年不断有房车游客问村里能不能提供一块地方,他们自己建避暑公寓,每年夏天定点和家人过来住几个月。”赵小龙说,他算了一笔账,房车营地每年主要接待游客的时间集中在夏天的3个月,一个车位包月是700元,一年也就2000元出头,还不如以2000元至5000元的不同价位把土地租赁出去,这样既可以稳定客源,带动引流,还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的收益。
“不亏,开干。”去年7月,划分出来的7处建设用地陆续开工建设,并对村里原有的4户窑洞进行了修缮装修,以每户一年5000元的价格全部租赁了出去,同时保留了150余个流动车位供房车游客入驻。
房车经济的涟漪,正在改写村庄的命运。村民闲置的小院被外来游客争先恐后求租,景区餐厅的土炉烤鸡成了“营地招牌”,村庄将边角地划为“共享菜园”供游客种植果蔬,并组织定期采摘农户种植的玉米、蚕豆等农产品。
2024年,全村通过旅游业带动农户增收超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176户农户直接受益。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今年,新和村与宁夏熠玖文旅演艺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推出实景剧夜演项目,并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改造升级灯光照明、星空营地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康养中心、中医理疗馆等设施,推动“避暑游”向“康养游”升级。
在赵小龙看来,新和村发展秘诀在于“以低租金换人气,以人情味留人心”,他说:“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让游客成为村庄发展的参与者。”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促进了城乡文化交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与村民共种菜园、同演社火,让昔日的闭塞山村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地。
暮色中的新和村,房车营地的灯光次第亮起,天南地北的笑声和着山风,飘向繁星点点的夜空。在这里,18℃的夏天不仅是气候的馈赠,更是城乡融合的温度,是陌生人变成家人的温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当房车族的车轮停下,他们碾出的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车辙,更是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时代答案。(记者:张鑫潼)
相关新闻
-
西吉县火石寨丁香花节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幕
[2025-05-18] -
原州区2025年中国旅游日文旅促消费活动启幕
[2025-05-18] -
原州区头茬菜心上市了
[2025-05-17] -
玉米地里的“西蓝花革命”——原州区黄铎堡镇产业结构调整见闻
[2025-05-17] -
西吉县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助力妇女创业路
[2025-05-17] -
“泥土课堂”有新意
[2025-05-17] -
宁夏隆德:让豌豆苗四季生“金”
[2025-05-17] -
大湾羊的“鲜”味密码——泾源县国道经济激活乡村产业
[2025-05-17] -
西吉县食用菌产业跑出 “加速度”
[2025-05-16] -
一场别开生面的“庄头会”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