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推进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助力绿色春耕
连日来,原州区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开启。原州区农机中心积极协调地膜生产企业第一时间进行配送,陆续向各乡镇农户发放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并同步开展残膜回收与技术指导,助力绿色春耕。
“去年用的是加厚高强度地膜,铺在田里风刮不跑、雨冲不破,保温、保湿效果好,除草快,秋后回收也能轻松扯下来。”3月19日,在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村民马小军登记领取地膜时说。工作人员现场随机抽样检测地膜,讲解加厚高强度地膜优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传统地膜因厚度不足易老化破损,导致重复覆膜成本高、回收难度大,残留土壤形成“白色污染”,而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抗拉伸、耐候性强、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减少因破损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同时提升保墒、保温性能,帮助农户节约覆膜成本。针对今年各乡镇上报的实际需求量,原州区计划发放5000吨0.015毫米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种植区50万亩,截至目前,已发放农用地膜约2800吨。
此外,原州区以农田废旧地膜有效回收为导向,鼓励农户抢抓土壤解冻期,开展残膜回收。今年,原州区投入新型残膜回收机50余台,采用“机械+人工”方式,加强农用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在原州区头营镇南屯村,残膜回收机沿田垄匀速作业,通过旋转耙齿精准抓取地表残膜,经传送带筛除泥土杂质后自动卷压。在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块,村民再手动捡拾残膜,最大限度降低农田“白色污染”。回收后的残膜,农户以每公斤0.6元就近交给农用残膜回收标准化示范点,企业将残膜加工为再生塑料制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据了解,原州区已建设残膜回收网点26家,扶持改建残膜加工企业3家,通过“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站点回收+集中拉运”的运营机制,覆盖到各乡镇,有序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回收残膜1200余吨,回收率90%以上。(见习记者:王文莱 记者:闫 蓓 实习生:童 静)
相关新闻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一头牛“裂变”出一条产业链 泾源“黄金产业”带动万户增收
[2025-09-18] -
隆德县司法局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5-09-18] -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隆德县传统村落留住“根”,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2025-09-18] -
泾源县144户农户喜收“阳光红利”
[2025-09-18] -
隆德县定制产业帮扶方案助农增收
[2025-09-17] -
彭阳县精准施策破解农村基建难题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彭阳县探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送教上门”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98.1%
[2025-09-17] -
宁夏隆德: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绘就生态康养新图景
[2025-09-17] -
辣椒串起产业链
[2025-09-16] -
隆德县“四航”工程锻造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