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撂荒地变粮田
“丰收了吗?”“丰收啦!” 11月10日,来到隆德县好水乡后海村隆德县瑞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只见收获的马铃薯被一车又一车拉进合作社大院里,合作社理事长潘跟平笑得合不拢嘴。
潘跟平虽出生在农村,但和土地打交道却是从2009年才开始的。
“以前觉得种地没出路,就置办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拉货挣钱。”潘跟平说。干了几年后,他发现拉货挣的钱连养家糊口都不够,只能另谋出路。
一次拉货回家途中,潘跟平经过后海村时发现因移民搬迁大量土地撂荒。于是,他筹资购置了2台拖拉机,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你看,这里以前都是撂荒地,现在都种成马铃薯了。”潘跟平介绍。后海村气候冷凉、海拔高,适合种植马铃薯,除去成本,每亩能收入三四万元,比农用车拉货赚得多。
自此,看到机遇的潘跟平决定种地发展马铃薯产业。
2010年,潘跟平和后海村村委会签订流转土地800余亩,并在隆德县农技人员指导下,开始规模化种植马铃薯。同年,潘跟平创办隆德县瑞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马铃薯,同时流转农户土地、吸纳农户就近务工。“我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天能赚150元,添补家用够用了。”后海村村民王彩珠说。
“合作社常年用工80人左右,人均工资150元每天。”在潘跟平的带领下,后海村村民腰包鼓了,增收渠道宽了。
潘跟平在后海村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肯定,还在于他积极回馈社会。
隆德县瑞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后海村有47户农户8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2.3万元左右,潘跟平还为他们每年免费发放肥料、农药、种子,累计为22户残疾人给予帮扶资金5万余元。同时,秋收后还帮种植户收购马铃薯。“这给我们省很多事,还减轻了经济负担。”后海村村民钱海连说。
“今年,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亩产2000公斤左右,加之马铃薯的市场价格较好,整体收入不错。”潘跟平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明年,他想开一家淀粉加工厂,把生产的马铃薯产品外销到西安、兰州等地,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记者:王 倩)
相关新闻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雨中抢出粒粒粮 固原市超七成秋粮已归仓
[2025-10-21] -
脱贫这些年丨“牛产业”托起群众好日子
[2025-10-15] -
上金村分金
[2025-09-26] -
一地多收 四季生金
[2025-09-25] -
蒿店古村落:修缮焕新颜 传承续文脉
[2025-09-25] -
早起赶固原丰收大集
[2025-09-22] -
甜了企业 富了农民——泾源县中蜂产业“酿”出乡村振兴新愿景
[2025-09-19]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2025-09-17] -
“黄金叶” 托起乡村共富梦
[2025-09-16] -
中医药服务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2025-09-13]





